近日,十堰市人民政府印发《十堰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便于理解《规划》内容,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现就相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规划》的编制背景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制造业,重点也在制造业。十堰市是我国重要的商用车制造基地,经济发展以制造业为主,发展制造业,对于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通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实施绿色制造,产业发展质效稳步提升,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6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201.3亿元;二是汽车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开创了“商乘并举、油电并重”新格局;三是产业集聚效应初见成效,培育了7家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四是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加强,创新平台不断增多,与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合作的“双百行动”深入实施;五是工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六是绿色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工业能效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取得突破,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经济逆全球化影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我市产业发展面临不稳定因素增加、竞争不断加剧、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等挑战,加之我市制造业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缓慢,企业在市场、成本、资金、环保、用工等多重压力下,减产退规风险增大,必须抢抓国家、省重大政策叠加的新机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契机,积极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化、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发展。
二、《规划》的总体考虑
《规划》的总体考虑主要有以下3点:
一是高点站位,严格对标落实。《规划》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湖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聚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其中,积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构建以汽车产业为主、多级产业支撑的现代制造业体系,为我市实现“经济倍增、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是注重实际,突出问题导向。《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对“十三五”时期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客观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形势,结合十堰实际提出了建设国家现代汽车产业制造重地、汉江流域绿色制造示范区、“襄十随神”城市群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发展定位。《规划》针对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新业态新模式欠缺等问题,明确了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提出了“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强化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先进生产模式应用”等任务;针对龙头企业少、实力弱、带动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快企业梯队培育”等任务;针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以及我市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功能定位,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深入推进绿色制造”等任务。
三是加强统筹,推进要素融合。《规划》从系统观念和全局出发,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要素保障等方面作用,聚合财政、税务、金融、人力、能源、土地等多方力量,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统筹推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向实体经济聚集协同,促进创新、产业、资金、政策、人才等五链深度融合,全方位、全领域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度融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格局,围绕全市构建“一主三大五新”现代产业体系总体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中心,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关键,加快先进生产模式应用,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积极做优存量做大增量,着力构建以汽车产业为主、多级产业支撑的现代制造业体系,以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实现“经济倍增、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规划》提出了2025年五项具体目标:
质量效益方面: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82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
产业结构方面: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5%,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5%。
创新能力方面:争创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150家,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
数字化转型方面: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应用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数字化管理等信息化系统达90%,工业企业数控装备化率超过85%。
节能降耗方面: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幅、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降幅、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降幅达到省定目标。
四、《规划》谋划发展的重点产业
《规划》以“三区两带”(张湾、茅箭、经济开发区和汉江经济带、竹房城镇带)为依托,提出了做强汽车主导产业,做优食品饮料、冶金化工、绿色建材三个重点产业,发展壮大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六个新兴产业,并且绘制了各重点产业在各县市区的布局图。
(一)做强一个汽车主导产业
围绕汽车轻量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趋势,推动实施“商乘并举、油电并重”“整专一体化”“整零协同”“零部件提升”四大战略,重点发展商用车、乘用车、专用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零部件等。到2025年,汽车产量达到80万辆,力争突破100万辆;规上汽车工业产值突破2200亿元,力争达到3000亿元。
(二)做优三个重点传统产业
1、食品饮料产业。以粮油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饮料及酒类为发展重点,到2025年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
2、冶金化工产业。以冶金、化工、矿石加工为发展重点,到2025年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
3、绿色建材产业。以水泥及制品、石材、板材、卫浴为发展重点,到2025年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
(三)发展壮大六个新兴产业
1、智能装备产业。以工业机器人、智能生产线、机床工具、高端模具、安全应急装备、农用机械为发展重点,到2025年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
2、电子信息产业。以汽车电子产品,电子新材料、消费终端类电子产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发展重点,到2025年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3、生物医药产业。以现代中药、原料药、生物保健品、医疗器械为发展重点,到2025年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4、新型材料产业。以汽车轻量化材料、电子信息功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为发展重点,到2025年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5、节能环保产业。以资源循环利用、节能技术研发改造、半导体照明技术为发展重点,到2025年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
6、清洁能源产业。以水电、光伏发电、风电和生物质能为发展重点,到2025年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结合我市制造业发展现状和基础,《规划》紧扣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十四五”期间要着力推动实施七项主要任务。
(一)加速实施创新驱动。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建设产业创新载体,鼓励企业与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大力支持湖北省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引导整车与零部件共同研发、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围绕创新驱动,实施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强化知识产权推广使用和专用权保护,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培育更多质量标杆企业。
(二)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大对工业基础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深入推动产学研协同攻关,加大汽车等领域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材料、工艺、技术的研发,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大力发展基础性产业,重点围绕汽车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表面处理、铸造企业,健全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三)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技术改造“强链”,围绕智能制造水平提高、绿色制造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业布局结构优化的“三高一优”技改目标,实施“五化”技改提升工程。聚焦薄弱环节“补链”,引进培植一批优势骨干企业,补齐产业链上下游缺失环节。开展产业协同“延链”,支持零部件企业与国内外主机厂配套,推进供应链多元化。维护链条稳定“固链”,不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强化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支撑,保障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完整稳定。突出汽车主导产业,实施汽车产业链现代化工程。
(四)加快先进生产模式应用。深入推进数字经济赋能,全面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进“企业上云”工程,持续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引导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5G基站有序建设,支持龙头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
(五)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加快绿色化改造升级,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碳排放强度控制要求,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大力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升制造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严格管控重大安全风险。
(六)加大企业梯队培育。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实现存量企业进规升级和新建项目投产达效。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品牌价值高的骨干企业,推动骨干企业加速成长为行业龙头,支持东风商用车等头部企业做强做大。打造重点产业集群,优化集群企业发展环境,推进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七)积极推进开放协作。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扩大产品国外市场份额,推动十堰汽车“智造”走向世界。加强区域产业协同,聚焦十堰在“襄十随神”城市群和汉江生态经济带中的发展重点,主动向襄阳、随州、孝感、武汉等地延伸产业链条,合作共建国际、国内优势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周边城市圈,拓展国内产业协作,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六、《规划》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的顺利实施,《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强化组织领导,由十堰市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统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重大问题,协调重大事项。加大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考核评价,落实责任,确保实效。
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贯彻落实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配套设立市级专项资金,推动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大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宣传,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丰富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金融业态和产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充分发挥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做好金融风险防范,推动融资担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加强人才智力支撑。加强企业稳岗就业服务,创新“招才引智”模式,出台更加优越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本地人才培育,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人才缺的问题,培育一批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五是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加强电网设施建设,加快天然气主干网架布局,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深化工业用地供给改革,推进土地空间腾挪,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上一篇:市 人 民 政 府 关于印发十堰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 通 知
下一篇:市经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培育申报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