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数据发布

2018年1-12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9-12-03 14:41:08 来源:
       2018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汽车市场整体遇冷、实体经济困难增多的不利局面,全市经信系统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挑战,持续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服务工业企业,有效扭转了工业经济下滑局面,全市工业保持了健康平稳发展态势。

  一、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8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81.8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全市共生产汽车54.6万辆,累计完成产值1436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4%。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9家,较2017年新增企业数增加25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888家。

  二、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地方工业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地方工业实现较快增长,带动我市工业增长,有效缓冲了东风板块增速下滑对我市工业的影响。2018年,地方工业实现产值1478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67.7%,较2017年提高2.1个百分点,增速达到12.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其中县域工业实现产值825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37.8%,相较2017年提高3.8个百分点,增速达到17.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做优汽车主导产业。认真落实十堰市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1+5”战略合作协议,整合商用车优势资源,产业布局更加优化。继续加快整车专用化步伐,实施零部件提升工程,随着易捷特新能源乘用车、东风力神动力电池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乘商并举、油电并重”的雏形正在形成;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东风装备、先锋模具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以湖北共同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以湖北万润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以亿脉科技公司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抢抓市场机遇,加速发展壮大,成效显著;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丹江农夫山泉第三工厂世界先进生产线、华彬高端矿泉水智能化生产线、嘉麟杰服饰成衣生产智能化改造项目进展迅速,有力地推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3、“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把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截止2018年底,全市被列入国家、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31家,全市企业两化融合平均值为54.68%。积极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工艺装备数控化率超过60%。全市重点监测工业企业实现PLM产品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跟踪的达60%,企业应用过程控制、车间生产制造执行、调度等应用系统的达70%,企业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自动决策优化的达75%。大力开展“企业上云”工程,全市企业上云数量达200余家。两化融合成为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4、工业发展质效持续改善。驰田金刚、湖北大运、正和车身、国瑞智能等一批企业主动适应市场新要求,积极进行升级改造,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0.4亿元,增长19.2%;完成税金总额71.3亿元,增长17.1%;单位产值能耗0.07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13.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12.8%,位居全省第一。

  5、工业投资技改力度逐步加大。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东风商用车业务优化、东风小康迁建改造、易捷特新能源乘用车、东风力神动力电池、双星东风轮胎4.0新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部分重点项目将陆续在2019年建成投产,发挥效益。狠抓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引导企业改造升级,出台扶持政策,争取省级改造升级资金3227万元,落实市级转型升级资金1958万元,用于142家企业投资技改提效,加快了我市工业技改升级步伐。2018年,我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其中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4%。

  6、产业集群发展取得新突破。2018年,张湾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获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我市省级重点产业集群达到7个,分别是十堰商用汽车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十堰市竹房城镇带有机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张湾区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竹山绿松石产业集群、丹江口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郧阳区铸锻件产业集群,七个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930亿元,增长10 %,其总量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 82%,比2017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对全市工业经济稳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7、行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培育取得新成效。认真抓好支柱行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培育工作,2018年共有25家企业获省级“隐形冠军”称号,比2017年净增21家,其中恒进感应科技等3家企业获“示范企业”称号,万向通达股份等4家企业获“小巨人”企业称号,广奥减振器等18家企业获“培育企业”称号。恒进感应科技公司的智能感应淬火机床、同创传动技术有限公司的商用车汽车变速箱同步器齿环、湖北共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雄烯二酮、万向通达股份公司的汽车排气系统、正和汽车科技公司的汽车车身、十堰恒融实业公司的铝制包装容器在全省同行业排前列,在全国同行业排前三。2018年,25家企业完成产值87亿元,同比增长18%,对改善提升我市行业细分领域的竞争力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三、2019年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抓运行协调,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建立定期调度、通报机制,重点关注张湾区、茅箭区、开发区、丹江口市、郧阳区等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生产情况,加大产值过亿元的增长点和投资1亿元以上的新建技改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做好目标任务分解,每月对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成长工程等重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层层传导压力,对主要指标滞后的地方进行约谈督办,通过开展“开门红”“双过半”等督导活动,促进各阶段预期目标实现。

  (二)抓投资技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抓好项目谋划。围绕省“一芯两带三区”发展战略和市“一心两翼三高地”战略布局及“一主四大四新”产业体系,认真收集谋划一批产业项目,按照建设库、达产库分门别类建立市县两级工业项目库。重点做好10个重大工业项目的跟踪服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确保早日建成投产。突出技改扩规,实施“千企千亿”技改工程,扩大工业投资,力争工业投资达430亿元,技改投资达260亿元。

  二是转存量,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推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按照“商乘并举,油电并重”的方针,以汽车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方向,促进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重点围绕东风商用车总装及车架业务优化、东风小康迁建等重大项目,推动整车迈向中高端、产品全系列发展。围绕驰田金刚10万辆专用车、帕菲特专用车技术升级改造、湖北一专专用车产业园、三环专汽车身公司整体搬迁、湖北大运二期整车生产等项目建设,推动专用车向“专精特新”发展。围绕双星东风轮胎4.0新工厂、正和高端重卡车身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汽车零部件智能化、轻量化,以及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全系列配套发展。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轻工纺织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的品牌打造、品质提升和智能化生产改造。支持建材、化工、钢铁、铸造、锻造、有色金属等企业以环保节能为主的技术改造和产品转型升级以及智能化、集约化生产。

  三是提增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抓好新能源汽车及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围绕东风重型电动商用车、易捷特新能源电动车、东风华神物流车、东风超龙客车以及三环氢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车型,大力引进电池、电机、电控等配套项目,推进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围绕汽车装备制造,推进智能制造,重点发展智能装配线、高档数控机床、模具等。围绕中药饮片、植物提取、颗粒配方等现代大中型产业培育和中成药生产,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围绕新能源电池材料、轻量化汽车材料等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积极培育新材料产业。围绕车联网、北斗导航等领域,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品制造,鼓励各县市区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信息技术产业转移。

  (三)抓创新融合,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大力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开展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认证,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级试点示范。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抓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和贯标对标,利用京东、华为、中软国际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共享平台,鼓励东风装备等龙头企业打造行业互联网平台,组织1000家企业上云,争取在十堰设立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建设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运行监测平台,与工业企业基础数据库、项目库对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提升工业经济监管水平。

  (四)抓污染防治,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巩固淘汰落后产能成果。配合有关部门持续开展打击“地条钢”行动,防止违规新增钢铁产能。加强督办检查,严格执行水泥错峰生产计划。做好中心城区“散煤治理”整改后续工作和竹山扩能改造煤矿监督管理工作。做好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扎实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和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落实相关政策,确保2019年5家企业按计划推进到位。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强工业废钢铁、废铅酸蓄电池、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张湾和房县循环经济产业园、茅箭再生资源公司发展。推进绿色制造。编制十堰绿色制造建设意见,加快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产品建设,力争建成一个绿色园区、一批绿色工厂。推进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点行业节能降耗,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重点支持工业集中涂漆、污水处理,支持帕菲特共享喷涂工厂建设。

  (五)抓政策环境,促进民营和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扎实开展“双千”活动。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了解企业融资、用工、办证、成本等重点难点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分类予以解决,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是着力减轻企业负担。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抓好国家、省各项减税降费惠企政策的落实,增强企业获得感。加强银企对接,开展应收账款融资,推进融资担保和再担保工作,强化风险防范与化解,提升担保企业担保能力。加快直供电改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争取工业生产调度资金,放大装备基金规模,用好过桥资金,帮助企业生产应急和降低成本。

  三是加快中小企业培育。大力支持“个转企”“小进规”“退复进”,建立拟进规企业培育库,落实进规企业培育责任,加强政策引导,落实市、县两级奖补政策,开展进规企业一对一服务和进规申报指导培训,力争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00家。加强民营企业改革督导,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上市步伐,力争新增四板挂牌企业30家。

  四是培育“隐形冠军”企业。重点围绕汽车关键零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行业细分领域,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2019年1-2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